-
问题: 24.动火作业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连续检测可燃气体浓度,是否需要建立检测记录?
回答: 本标准要求特级动火作业期间应连续进行可燃气体监测;第5.2.6 条规定了在作业过程中可能释放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上或设备内部动火时,如有必要的应连续检测气体浓度的要求。如:
(1)系统内物料受热影响可能发生气体逸出的场合;
(2)系统隔离不彻底,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串人的场合;
(3)附近在进行易燃易爆物料的装卸或排料作业的场合;
(4)其他可能释放易燃易爆物料的场合。
标准中未对特级动火期间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可燃气体连续检测记录做出明确要求。企业应在特级动火期间在动火作业票上至少每2h 记录一次可燃气体检测结果。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24个问题
-
问题: 25.动火作业前的气体分析,为什么要规定 30min 限制?从何时开始计时,何时计时结束?
回答: 动火作业场所的外部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如果气体分析时间和作业开始时间间隔过长,现场作业环境状态可能发生改变,气体分析合格的场所也可能又出现气体积聚的现象,这时在开展实际作业时现场可能出现可燃气体超标的情况。30min 为企业能完成现场气体取样检测办票审批流程的大致时间,且目前气体检测技术也比以前有所提高,可实现快速检测,因此规定 30min 的间隔时间是合理的。
动火前30min 开展气体分析具体是指从在作业现场取样进行气体分析起,到动火作业真正开始实施的时间止。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25个问题
-
问题: 26.对于作业环境可能存在多种气体(蒸气)的情形,应如何进行动火气体分析?
回答: 可采用取样器现场取样,经色谱分析仪分析后,得出混合气中每种气体含量,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5%(体积分数)视为合格;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2%(体积分数)视为合格。混合气体中爆炸下限最低的气体检测合格方可视为该混合气体检测合格。
有条件的企业可根据作业环境中已知的混合气体组成,计算混合气体的爆炸下限。计算公式为: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26个问题
-
问题: 27.在火灾爆炸危险环境中进行动火作业,必须对氧气、有毒气体进行检测吗?
回答: 在火灾爆炸危险环境中进行动火作业,必须对可燃气体进行检测分析。在火灾爆炸危险环境的受限空间内开展动火作业,必须再对受限空间中的氧气和有毒气体进行检测,这是为了保障受限空间内作业人员的安全。单纯在露天的火灾爆炸危险环境下动火,可不需要分析氧含量;通过风险分析对于可能会出现富氧环境下动火,应进行氧含量分析。是否分析有毒气体含量,取决于现场环境情况。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27个问题
-
问题: 28.在管道、储罐、塔器等设备外壁上动火,在动火点10m 范围内进行了气体分析,为什么还要检测设备内气体含量?
回答: 检测设备内气体含量主要是为了防止在设备内出现爆炸性环境,包括爆炸性粉尘环境和爆炸性气体环境。当在管道、储罐、塔器等设备外壁上动火时,作业产生的热量会随着金属管道、储罐塔器外壁沿轴向传递,如果此时塔器内满足可燃物和助燃物条件,此时的热源会直接成为点火源进而引发燃烧或者爆炸,也有可能使罐内物料受热发生相态变化或发生不期望的反应生成遇热不稳定的物质而引发不可控的事故。在设备外部动火时,设备内部可用惰性气体(氮气)或蒸汽或充满水进行保护。
【案例】2014年某公司硬脂酸造粒车间,员工在硬脂酸储罐外侧焊装振荡器时,引发罐内硬脂酸粉尘爆炸。原因之一就是罐外焊接产生的高温通过管壁传导到储罐内部,成为罐内硬脂酸粉尘(硬脂酸罐直通大气)爆炸的点火源。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28个问题
-
问题: 29.动火点怎么定义,比如说一条管道上多个焊缝需要焊接,是否办理一张动火作业票即可?
回答: 动火点一般是指同一设备、管线上的一个点位。同一设备、管线有多点位需要在同一时间段内动火的,可以视为同一动火点。但设备、管线较大、较长(高、长大于等于20m的)、跨越不同楼层、跨越不同火灾危险区域的,不同的点位应分别办理动火作业票。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29个问题
-
问题: 30.为什么规定动火作业时,不得采用水封或仅关闭阀门的方式代替盲板将设备、设施、管道与生产系统隔离?
回答: 动火作业时,必须确保物料管道和作业环节彻底隔离。要实现彻底隔离,关闭阀门是不可靠的,阀门很可能因为内漏而无法做到“彻底”隔离,而此时的阀门内漏这个缺陷又无法被发现。使用盲板隔离、拆除一段管道隔离均为可靠的隔离措施。在确实无法使用盲板进行隔离的管道上,也可以采用“双阀组加导淋阀”的方式进行隔离。使同用水封作为隔离措施同样是不可靠的。如果水封液位不足,就可能会导致水封失效。如果工艺介质压力发生大的波动,也可能会使水封失效。
【案例】2000年7月2日,山东某石化助剂厂实施动火作业时仅以关闭阀门代替插入盲板,动火点没有与生产系统有效隔绝,能量隔离不到位,致使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漏入正在焊接的管道内,电焊明火引起管内气体爆炸,进而引发油罐内混合气体爆炸。
【案例】2020年4月30日,内蒙古某煤焦化公司在检维修过程中,作业人员违反安全作业规定,在2#电捕焦油器顶部进行作业时,未有效切断煤气来源,仅靠阀门关闭,未加盲板隔离,导致煤气漏入2#电捕焦油器内部,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作业过程中产生明火,发生燃爆,造成4人死亡。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30个问题
-
问题: 31.在作业过程中可能释放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上或设备内部进行动火作业,动火作业前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回答: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下列相应措施:
(1)完全倒空、排净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物料。动火点附近没有易燃易爆化学品,无法出现可燃物这一要素,就不可能因为动火而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因此拟进行动火作业的设备、管道内的物料必须完全倒空、排净,要逐一打开每一个低点排放(导淋阀)检查确认物料是否彻底倒空、排净。
(2)彻底吹扫、置换。倒空、排净后的设备、管道要用氮气彻底置换合格;存在催化剂、吸附剂以及内件复杂的设备很难置换合格,往往还需要采用蒸汽吹扫(蒸煮)。设备、管道内存在物料结垢、重组分残渣时,置换合格后还需要过一段时间再次确认是否有易燃易爆气体逸出。
(3)采用加装盲板隔离、拆除一段管道隔离等方式对该作业设备进行有效隔离。
(4)作业过程随时监测设备内的气体环境,遇有特殊情况及时撤出作业人员。
(5)对于盛装酸性物质的储罐也不容忽视,酸性介质容易对钢质设备造成腐蚀产生氢气。动火作业前必须加强通风、置换。
(6)作业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31个问题
-
问题: 32.本标准中对在铁路沿线附近进行的动火作业是如何规定的?
回答: 本标准第5.2.10条规定了在厂内铁路沿线25m以内进行动火作业时,如遇装有危险化学品的火车通过或停留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此规定中的铁路线指的是厂区内的铁路专用线,而不是国家铁路干线。提出此要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载运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遗撒、泄漏,可燃气体扩散到动火作业点,进而遇明火引起燃烧爆炸事故。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32个问题
-
问题: 33.为什么要规定特级动火作业需要进行视频采集?影像记录要存留多长时间?一级动火作业升级后的特级动火作业是否也需要视频采集?
回答: 特级动火作业由于其作业地点具有极易出现易燃易爆危化品和一旦发生事故后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特点,决定其具有很高的作业风险。因此,在危险化学品企业中,必须对特级动火作业进行严格管理。本标准规定特级动火作业要全程视频采集的目的是:
(1)企业可通过查看各基层单位动火作业实施过程的视频来剖析企业特殊作业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查找不足,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属地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也可对企业的动火作业开展不定期的抽查检查,督促企业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做好动火作业环节的风险管控;
(3)一旦在动火时发生事故,视频材料也可以用于分析查找事故原因,吸取教训。
在现有技术情况下,目前已有的摄录设备可实现对特殊作业进行视频采集的要求。综合考虑作业风险、执行效率、执行成本等因素,特在本标准中提出要求,仅对特级动火作业进行视频采集。
本标准附录B中建议“作业过程影像记录应至少留存一个月”。
一级动火作业升级后的特级动火作业同样需要视频采集。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33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