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 44.固定动火区的位置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
回答: 本标准中第5.5.2条详细规定了固定动火区的选址要求,即:固定动火区不应设置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选定固定动火区时应首先对照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避开爆炸危险区域。固定动火区应设置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或侧风方向,且需考虑相邻企业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的位置情况,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在特定情况下因装置放散可燃气体而引发爆炸事故。距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的厂房、库房、罐区、设备、装置、窨井、排水沟、水封设施等不应小于30m,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可燃气体或挥发可燃气体的可燃液体在事故情况下泄漏、流淌的情形,因此规定要远离相关装置、窨井、排水沟等。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44个问题
-
问题: 45.固定动火区有哪些常见风险?
回答: 固定动火区常见的作业有气焊、气割、热处理等动火作业,同时可能还有钳工、车工等机加工作业,电焊、喷砂等临时用电作业。因此在固定动火区常见的风险主要是伴随上述作业而潜在的风险,如火灾、其他爆炸、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灼烫和其他伤害等,还有气瓶带来的容器爆炸。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45个问题
-
问题: 46.在固定动火区内动火作业是否还需办理动火作业票?
回答: 在固定动火区内动火作业不需要办理动火作业票。固定动火区作为特殊的作业区域,经过前期的风险评估和采取管控措施来保证在此区域内的作业安全。与生产装置区内的临时动火作业不同,固定动火区内的风险类型相对简单,作业内容相对单一,动火所在位置无其他不可控因素影响,作业风险可控,因此不用进行动火前审批,不需要办理动火作业票。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46个问题
-
问题: 47.生产装置区内能否设置固定动火区?
回答: 生产装置区内工艺设备情况和工艺物料情况可能随生产情况的变化而变化,风险较大,可能无法提前判断随时出现的危险状态,且固定动火区的位置选择对周边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因此生产装置区内一般不宜设置固定动火区。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47个问题
-
问题: 48.生产装置区内的固定动火区为什么需要设置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如何界定生产装置区?
回答: 位于生产装置区的固定动火区应设置带有声光报警功能的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主要是考虑位于生产装置区的固定动火区尽管距离生产装置较远,但仍有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扩散过来积聚在固定动火区内。因固定动火区内经常存在点火源,因此特别要求在固定动火区应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要求装设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界定生产装置区可以参考 GB 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中关于装置区的定义: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独立装置或联合装置组成的区域。生产装置区内的固定动火区,可以理解为与甲乙类火灾危险性场所相邻但满足距离 30m 以上等要求的固定动火区。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48个问题
-
问题: 49.本标准对室内固定动火区都有哪些安全要求?对固定动火区的墙、门为什么要有特殊要求?
回答: 本标准第5.5.2条规定:当固定动火区设置为室内区域时,应以实体防火墙与其他部分隔开,门窗外开,室外道路畅通。此时主要考虑固定动火区作为日常存在明火区域,应进行封闭管理,不能将该区域挪为他用,更不能用作其他工器具储存和人员休息值守使用;同时考虑事故状态下的应急要求,保证门窗外开、室外道路通畅,便于紧急情况时人员可及时疏散。同时还规定固定动火区内不应存放可燃物及其他杂物,应制定并落实完善的防火安全措施,明确防火责任人。也是通过管理来保证固定动火区内的作业安全。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49个问题
-
问题: 50.在企业现有生产装置内进行项目建设,是否可以设置临时固定动火区?临时固定动火区是否需要设置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回答: 在企业现有生产装置区域或相邻区域开展新、改、扩建项目建设,满足固定动火区设置条件,且项目建设区域与周边生产装置区是相对独立隔开的,企业可将项目建设区域设定为临时固定动火区进行管理。
与生产装置区相邻的临时固定动火区建议设置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不具备条件的,应配备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在动火作业期间连续检测。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50个问题
-
问题: 51.为什么动火作业时,乙炔气瓶不能卧放?
回答: 乙炔气瓶内装有浸入丙酮的多孔填料,使乙炔能安全地储存在瓶内。使用时,溶解在丙酮内的乙炔挥发出来,而丙酮仍留在瓶内,以便再次充入乙炔重复使用。动火作业时,乙炔气瓶不能卧放的原因主要有:
(1)乙炔气瓶装有填料和溶剂(丙酮),卧放使用时,丙酮易随乙炔气流出,不仅增加丙酮的消耗量,还会降低燃烧温度而影响乙炔的安全使用,同时会产生回火而引发乙炔气瓶爆炸事故。
(2)乙炔气瓶卧放时,还易出现滚动或相互撞击,影响气瓶使用安全。
(3)乙炔气瓶配有防震胶圈,其目的也是防止在装卸、运输、使用中相互碰撞,但防震胶圈是绝缘材料,卧放即等于乙炔瓶放在电绝缘体上,致使气瓶上产生的静电不能向大地扩散,聚集在瓶体上,易产生静电火花,而乙炔的点火能量很低,任何微小放电就可以点燃乙炔。当有乙炔气泄漏时,缺乏静电导除的气瓶极易造成燃烧和爆炸事故。
(4)乙炔气瓶瓶阀上装有减压器、阻火器、连接有胶管,因卧放易造成气瓶滚动造成附带设备损坏。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51个问题
-
问题: 52.为什么要强调乙炔气瓶必须安装回火防止器?
回答: 在使用乙炔焰进行气焊气割作业时,如发生火焰倒流或点火失败等现象,倒流的火焰通过焊割炬可能烧到乙炔胶管内或回窜到乙炔气瓶中。气瓶的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乙炔发生分解而引起爆炸。回火防止器可有效隔绝火焰回烧延至气瓶内部,防止发生严重的乙炔气瓶着火爆炸事故。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52个问题
-
问题: 53.为什么要规定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乙炔气瓶和动火点相互间要保持一定距离?本标准是如何规定距离的?
回答: 本标准第 5.2.13 条规定:氧气瓶与乙炔瓶的间距不应小于5m,二者与动火点间距不应小于10m。
氧气瓶与乙炔气瓶、动火点相互间要保持一定距离,主要考虑在进行动火作业时,动火点设备部件经加热后,热量会随之传递形成新的点火源,如果此时出现乙炔气瓶泄漏,应保证在泄漏点周围无点火源或原有动火点附近无可燃气体,因此规定乙炔气瓶要与动火点保持间距;氧气是氧化剂,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状态和在富氧环境中的燃烧状态完全不同,氧气浓度上升后会加速物质燃烧,有些物质经火焰加热后只会呈红热状态,但是在富氧环境中会剧烈反应,因此同样要求氧气瓶应与动火点保持距离间隔。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53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