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 54.在管廊上等高处进行动火作业时为什么要对焊渣可能溅落的区域进行清理、防护?
回答: 动火作业产生的焊渣温度极高,具备点燃一般可燃物的能量,且因在高处作业,掉落的焊渣可能会飞溅,并随风飘散洒落在周围地区,一旦出现焊渣掉落在可燃物上,或掉落在较为干燥的杂草上,极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从燃烧三要素管理角度考虑,必须严格控制动火作业过程中伴随产生的新点火源,因此要对焊渣可能测落的区域进行清理,并在有必要的地方使用防火毯等进行覆盖。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54个问题
-
问题: 55.在设备及管道外壁上动火和在设备、管道内动火,两者有什么区别?
回答: 在设备及管道外壁上动火时,主要考虑设备所处空间出现可燃气体的情况,同时应兼顾因动火作业造成的热量传导至设备内部对内部物料构成影响的情形,此时的动火作业风险主要集中在设备内可能因能量和物料隔离不彻底或清洗置换不到位导致的残存物料受热燃烧爆炸风险。在设备、管道内动火时,主要考虑受限空间内的动火作业风险,易出现动火作业过程中的燃烧爆炸、人员中毒、受限空间内气体检测不合格或作业审批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其他作业风险,此时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受限空间内动火作业审批管理漏洞和气体检测的不合格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55个问题
-
问题: 56.为什么要强调带压不置换动火的危险性?应如何控制风险?
回答: 因生产特点或应急抢险处置需要,部分企业在装置开展动火作业时,无法做到清空导除物料并置换后再动火,需要在系统带压的情况下进行紧急动火处置。此时的动火作业是在满足燃烧三要素的情况下进行的,动火时多伴随着物料燃烧。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靠严格控制物料压力、物料流量、动火范围等方式来控制物料燃烧方向和燃烧范围,使物料保持稳定燃烧,为动火作业提供相对安全稳定的条件。一旦因生产波动出现物料工况不稳定,极易发生回火或燃烧扩散,进而引起爆炸事故。通常带压不置换动火情况一般出现在长输管道、长流程装置或大型集约化生产装置中,因生产特殊性和应急处置紧迫性无法停产清空物料,动火作业前应详细分析装置和物料特点,确定动火作业方案,严密监控系统工况参数,严格控制作业现场人数,准备必备的应急救援器材,明确事故状况下的紧急停车措施等。
总之,带压不置换动火风险较大,企业应坚持非必要不实施的原则。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56个问题
-
问题: 57.在较大容器内进行气体分析检测时,为什么需要在上、中、下(左、中、右)不同部位取样?
回答: 较大容器内由于通风不良,容器内部不易与外界形成对流,因而易存在不同部位气体含量不一致的情况,如容器内上部可能出现密度较小气体积聚,容器下部容易出现密度较大气体积聚的现象。如果此时进行动火作业前气体检测,只对设备内局部气体进行取样检测,容易出现检测偏差,不利于掌握容器内部可燃气体积聚情况,进而可能对后续动火作业造成不利影响。
同样,对大型容器内的左、中、右部位分别取样,也是考虑到容器置换过程中,可能存在死角部位,使气体置换不充分。通过增加检测点,便于准确掌握容器内部气体分布情况,确保作业安全。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57个问题
-
问题: 58.为什么规定在动火作业时,一定距离内不得有涉及火灾爆炸物料的排液、装卸、扬尘等作业?
回答: 易燃易爆物料的排液、装卸、扬尘作业易形成可燃物挥发、可燃物逸散,或形成爆炸性可燃粉尘现象。当进行动火作业时,务必要对作业现场附近场所其他作业情况进行管理,严格控制可燃物在动火点附近出现。本标准第5.2.9条中规定;动火期间,距动火点30m内不应排放可燃气体;距动火点15m 内不应排放可燃液体;在动火点10m 范围内、动火点上方及下方不应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或喷漆作业;在动火点10m范围内不应进行可燃性粉尘清扫作业;本标准第 5.2.10条中规定;厂内铁路沿线25m 以内动火作业时,如遇装有危险化学品的火车通过或停留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设置上述安全距离也是考虑到不同特性的物料特点和可能扩散到达的距离,保证在安全距离范围内作业。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58个问题
-
问题: 59.本标准中规定了在有可燃物构件和使用可燃物做防腐内衬的设备内部进行动火作业时的措施要求,应如何实施?
回答: 个别设备在其内部采用了如树脂材料等进行防腐内衬处理,本标准第5.2.5条规定了在有可燃物构件和使用可燃物做防腐内衬的设备内部进行动火作业时,应采取防火隔绝措施的要求。在这种设备内动火作业时,除必须严格执行受限空间内动火作业管理要求外,可在容器内部动火点周围采用防火毯对其他部位进行严密遮盖或采用其他降温措施的方法,必要时也可充水保护,确保动火热量不会引燃或融化其他部位内衬;另外作业时严格控制容器内作业人数,必要时配备消防水管,以便于内衬着火时紧急扑救。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59个问题
-
问题: 60.本标准中规定了对作业过程中可能释放出易燃易爆物质的设备上或设备内部,动火前应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要求,应如何实施?
回答: 在作业过程中可能释放出易燃易爆物质的设备上动火前,应进行风险分析,明确作业方案。可采取:在作业场所可能存在的释放源一侧设置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连续进行气体检测;结合装置和可能出现的物料特点选用适宜的个体防护装备,必要时配备消防水管;作业过程中严格控制作业现场人数等措施。
对在作业过程中可能释放出易燃易爆物质的设备内部动火前,应进行风险分析,明确作业方案。在满足本标准第6.3条要求同时,可采取:设置防爆强制排风装置,防止作业场所易燃易爆气体积聚;增加现场移动式检测仪数量及检测点位,连续进行气体检测,实时关注环境变化;保证进出设备内部通道畅通;必要时可为作业人员拴挂安全带并在容器外部放置便携起重三脚架,以便于紧急情况下人员可及时撤出等措施。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60个问题
-
问题: 61.在企业禁火区内使用除草机,是否需要按动火作业管理?
回答: 在企业禁火区内使用除草机、装载机、风镐、十字锄、铁铲等非防爆工器具和在作业时易发生火花工具进行作业时,均应按动火作业管理,办理动火作业票。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61个问题
-
问题: 62.企业禁火区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如充电钻、气枪钻、电动扳手等,是否属于动火作业?
回答: 充电钻、电动扳手这些工具属于非防爆电气设备,在企业禁火区内使用应按照动火作业管理。气枪钻因本身不产生火花,但其钻孔时可能产生高温表面,应根据实际工况判别是否属于动火作业(如果使用气枪钻上保温铁皮自攻丝,本身产生热量较小,可不按动火业执行)。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62个问题
-
问题: 63.在企业厂区内生活区、行政办公区内动火作业该何管理?
回答: 本标准中动火作业的定义是在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工艺设施以外的禁火区内从事可能产生火焰、火花或炽热表面的非常规作业,是针对禁火区内动火作业进行管理。
企业应首先在制度中明确禁火区范围,禁火区内动火作业管理行本标准。非禁火区内的动火作业,企业可自行在有关管理制度中做出相关动火作业要求。
出处: 《应用问答1》 二、动火作业 , 第 63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