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企业泄漏管理的指导意见》(原安监总管三〔2014〕94号)(五)要求,在设备和管线的排放口、采样口等排放阀设计时,要通过加装盲板、丝堵、管帽、双阀等措施,减少泄漏的可能性。
                        柴油加氢装置酸性气分液罐液位计排凝阀、罐顶取样阀设置了单阀。
                     -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第6.3.7条:对金属材质制作的取样箱,测温器及检尺等在操作中应接地
                        烃类液体取样箱未接地;
                     -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安全技术规程》(AQ 3053-2015)第8.2.4条
                        可燃液体储罐的相关作业区,应设置消除人体静电的装置:a)储罐的上罐扶梯入口处;b)罐顶平台或浮顶上取样口的两侧1.5m之外应各设一组消除人体静电设施,取样绳索、检尺等工具应与设施连接,该设施应与罐体做电气连接并接地。
                     - 
                        
《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2014)第14.3.3条
                        外浮顶储罐应按下列规定采取防静电措施:
1>外浮顶储罐的自动通气孔、呼吸阀、阻火器和浮顶量油口应与浮顶做电气连接;
2>电气连接的导线应选用截面不小于10m3镀锡软铜复绞线;
3>外浮顶储罐浮顶上取样口的两侧1.5米之外应各设一组消除人体静电的装置,并应与罐体做电气连接,该消除人体静电的装置可兼作人工检尺时取样绳索、检测尺等工具的电气连接体。
                     - 
                        
《山东省大型浮顶储罐安全技术规程》(试行)(鲁安监发〔2020〕118号)第九十九条(二)罐体设备
                        ①罐顶操作平台应保持清洁,不得遗留油品和其他杂物,取样口平时应处于密封状态。②每日检查一次,浮顶上和浮顶密封装置内是否有积油,并及时清理。③在雷雨季节每两周检查一次浮顶排水系统和泡沫堰板底部排水孔是否畅通,及时清理浮顶的杂物。④每两周检查一次,浮顶密封装置的密封状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⑤在储罐进出油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浮顶运行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⑥在雷雨季节应每周检查两次密封上的导电片与罐壁的压接情况,确保导电片与罐壁接触良好。
                     - 
                        
《山东省大型浮顶储罐安全技术规程》(试行)(鲁安监发〔2020〕118号)第八十三条
                        浮顶上取样口的两侧1.5m之外应各设一组接地端板以便操作前根据风向决定接地点,接地端板位置应在取样口的上风向、取样绳索、检尺等工具应与接地端排连接,接地端排应与罐体作电气连接。
                     - 
                        
《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布置设计规范》(SH3012-2011)第7.2.3条款:甲类可燃气体使用密闭取样器取样
                        现场循环氢氢取样器没有使用密闭取样器
                     - 
                        
《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13348-2009)第3.7.3条款:装置区采样口处设置人体经典啊消除器
                        取样点周围没有人体静电消除器
                     - 
                        
《精细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AQ 3062-2025 )第7.6.4条
                        7.6.4 循环冷却水系统应设置具有远传记录、超限报警功能的压力在线监测装置,出厂房(装置)的循环水回水管应设置定期取样检测;冷冻盐水循环冷却系统应安装 pH 在线监测仪或定期取样检测,并定期调节 pH,防止腐蚀系统。
                     - 
                        
《精细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AQ 3062-2025 )第9.2.1条
                        9.2.1 企业应采用密闭生产工艺,确因工艺需要,加料、出料、转料、分离、取样等工序为非密闭时其所在的场所应采取防物料泄漏的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