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氢站技术规范(2021版)》(GB50516-2010)第5.0.10条
5.0.10 氢气长管拖车、氢气管束式集装箱车位与压缩机之间不应设置道路。氢气长管拖车、氢气管束式集装箱车位与相邻道路之间应设有安全防火措施。
-
《加氢站技术规范(2021版)》(GB50516-2010)第6.1.1条
6.1.1 加氢站进站氢气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等的氢气质量和检验规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 氢气》GB/T37244的有关规定;2 用于氢气内燃机汽车或氢气天然气混合燃料汽车的氢气质量和检验规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氢气第1部分:工业氢》GB3634.1和《车用压缩氢气天然气混合燃气》GB/T34537的有关规定。
-
《加氢站技术规范(2021版)》(GB50516-2010)第6.1.2条
6.1.2 加氢站出站氢气的质量应按用户要求确定,并不应低于下列要求:1 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等的氢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 氢气》GB/T37244等的规定;2 用于氢气内燃机汽车或氢气天然气混合燃料汽车的氢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氢气 第1部分:工业氢》GB 3634.1和《车用压缩氢气天然气混合燃气》GB/T 34537的有关规定。
-
《加氢站技术规范(2021版)》(GB50516-2010)第6.1.3条
6.1.3 加氢站的进站氢气的计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采用氢气长管拖车、氢气管束式集装箱运输氢气时,可按氢气储气瓶结构容积和起始与终止压力。温度及压缩因子进行计算;2 当采用氢气管道输送氢气时,宜采用质量流量计计量;3 当采用液氢时,应以液氢储存压力容器液位计量,液位测量宜采用电容式液位计或同等精度的测量方法;4 加氢站的进站氢气计量装置的最大允许误差应为±1.5%。
-
《加氢站技术规范(2021版)》(GB50516-2010)第6.1.4条
6.1.4 混合燃料中的进站天然气质量、计量等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车用压缩天燃气》GB18047和《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的有关规定。氢气天然气混合燃料汽车的混合燃料比例,应根据混合燃料汽车发动机的要求确定。
-
《加氢站技术规范(2021版)》(GB50516-2010)第6.1.5条
6.1.5 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氢气,进站氢气质量不能达到燃料电池用氢气质量标准时,应根据进站氢气纯度或杂质含量选择相应的氢气纯化装置,氢气纯化装置宜设在氢气压缩机前。
-
《加氢站技术规范(2021版)》(GB50516-2010)第6.1.7条
6.1.7 加氢站应设置工艺控制系统,宜根据实际需求对加氢站工艺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协同优化、管理、控制和监测。
-
《加氢站技术规范(2021版)》(GB50516-2010)第6.2.1条
6.2.1 加氢站的氢气压缩工艺系统应根据进站氢气输送方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氢气长管拖车、氢气管束式集装箱供应氢气时,加氢站内应设增压用氢气压缩机,并应按氢气储存或加注参数选用氢气压缩机和储氢容器;2 氢气管道输送供氢时,应按进站氢气压力、氢气储存或加注参数选用氢气压缩机和储氢容器;3 用于氢燃料汽车或氢气天然气混合燃料汽车时,应根据所需氢气参数和储存或加注参数选用氢气压缩机和储氢容器。
-
《加氢站技术规范(2021版)》(GB50516-2010)第6.2.1A条
6.2.1A 加氢站的液氢增压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液氢增压泵的选型和台数应根据供氢压力、流量确定;宜采用活塞泵等形式,并宜设置备用液氢增压泵;2 汽化器汽化能力应由液氢流量和增压压力确定,换热形式宜为空温式;3 液氢储存压力容器与液氢增压泵之间应采用柔性连接,管道内径不应小于泵进液口直径,必要时应按工艺要求设有一定坡度。
-
《加氢站技术规范(2021版)》(GB50516-2010)第6.2.2条
6.2.2 自产氢气采用压缩机增压后进行高压储存时,氢气进入氢气压缩机前应设缓冲罐。